當前位置: 首頁>經顱多普勒(TCD)
經顱多普勒(TCD)是利用超聲波的多普勒效應來研究顱內大血管中血流動力學的一門新技術。國外于1982年由挪威 Aaslid等首推,國內于1988年陸續引進。
儀器優點
由于TCD能無創傷地穿透顱骨,其操作簡便、重復性好,可以對病人進行連續、長期的動態觀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MRI、 DSA、PET、SPECT等影像技術所測不到的重要血液動力學資料。因此,它在評價腦血管疾患以及鑒別診斷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如今經顱多普勒超聲的應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受操作者技術的影響,如今尚缺乏對正常和異常頻譜形態統一判定標準和命名,尚未建立各參數統一的正常值,而且經顱多普勒超聲的失敗率為2.7%~5%。其原因為老年人(尤其是婦女)顱骨增厚、動脈迂曲、動脈移位等。
但隨著經驗的逐步積累以及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經顱多普勒超聲的應用會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下列適應癥可應用TCD檢查:
(1)診斷顱內血管阻塞病。
(2)診斷顱外血管阻塞病變(特別對慢性ICA阻塞)合并頸總動脈壓迫試驗,以了解側支循環是否良好。
(3)評價顱外血管?。↖CA狹窄、阻塞、鎖骨下動脈盜血)對顱內血流速度的影響。
(4)診斷與追蹤探測頸內動脈夾層動脈瘤。
(5)探測與鑒定靜脈畸形(AVM)的供血動脈。
(6)評價WILLIS環側支循環能力:
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前,預測夾閉作用。
任何一種血管阻塞前后的探測。
(7)診斷顱內其他血管?。?
顱底異常血管網癥。
動脈瘤。
血管性癡呆。
頸動脈海綿竇瘺。
低血流量腦梗塞。
(8)間歇監測與追蹤研究: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痙攣。
偏頭痛的血管痙攣及(或)過度灌注。
急性卒中。
顱內血管阻塞后自發性或治療后再通。
顱內血管阻塞后抗凝治療過程中的血流改變。
血液粘稠度的變化。
(9)連續監測。
經顱多普勒輔助治療抑郁癥。
徐州市中醫院腦肌電圖室咨詢電話:0516-839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