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醫學科屬于臨床獨立學科,ICU是重癥醫學科的臨床基地及病房,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癥患者的專業科室。重癥醫學科以綜合救治為特點,應用先進的診斷、監測和治療設備與技術,對患者病情進行連續、動態的定性和定量觀察,并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為重癥患者提供規范的、高質量的生命支持和治療,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重癥患者的生命支持技術水平,直接反映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體現醫院整體醫療實力。
徐州市中醫院重癥醫學科(ICU)成立于2003年,經過15年的建設與發展,目前床位發展為12張;醫生8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3人、碩士研究生5人;護士20人,主任護師1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8人;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儀器:吊塔能量柱、多功能心電監護儀、高檔全功能呼吸機、電復律與除顫儀、心肺復蘇儀、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PiCCO監測儀、PetCO2監測儀、主動脈球囊反搏儀、纖維支氣管鏡、血氣分析儀、亞低溫儀、振動排痰機、抗血栓泵、血液凈化儀、床旁X光機、超聲儀、困難氣道車等。掌握了目前國內重癥醫學科常用技術,滿足了救治目前危重癥患者救治的需要。
主要救治以下病種:心跳呼吸驟停、各種類型的休克、呼吸衰竭、循環衰竭、膿毒癥、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及多臟器功能衰竭、ARDS、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栓塞、急性腎衰竭、消化道大出血、重癥急性胰腺炎、急性肝衰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甲亢危象、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嚴重水電失衡及電解質紊亂、各種類型中毒、溺水、熱射病、多種類型的嚴重創傷、多發傷、復合傷、重癥顱腦損傷等類型疾??;以及重大手術后的病人需密切監護和多臟器功能支持的,如術前合并有冠心病,呼吸功能不全,嚴重電解質紊亂,或術中經過不平穩,出血量大,有一過程缺血缺氧性損害或生理擾亂大者,以及高齡有術后并發癥者,和心血管、胸外、腦外手術后需行呼吸循環支持者。
陸續開展了以下技術:心電監護、有創動脈壓監測、中心靜脈壓監測、血氣分析、動脈血氧飽和度監測,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監測、腹腔壓力測定、中心靜脈置管(股靜脈、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有創動脈置管術、胸腹腔置管引流術、腰椎穿刺術、心包穿刺引流術、洗胃術、氣管插管術、環甲膜穿刺術、經皮氣管切開術、無創通氣技術、有創機械通氣技術、有創與無創序貫技術、機械通氣波形監測、呼吸力學與呼吸功能監測、肺復張技術、肺保護性通氣策略、俯臥位通氣、心臟電復律及除顫技術、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有創動力學監測技術(PiCCO)、氧代謝監測技術、亞低溫治療技術、振動排痰技術、重癥患者的鎮痛鎮靜技術、重癥患者的血糖監測、重癥患者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技術、鼻腸管置入技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藥物及非藥物預防、重癥超聲技術(超聲引導穿刺、重癥心臟超聲、重癥肺超聲、超聲在容量評估中作用、超聲在呼吸衰竭的鑒別診斷中應用、超聲在創傷中應用)、血液凈化技術(CRRT、血液灌流、血漿置換、血漿吸附、枸櫞酸抗凝)、重癥纖維支氣管鏡技術(纖支鏡檢查、吸痰及肺泡灌洗技術)、經皮心臟起搏、臨時腔內心臟起搏、主動脈球囊反搏術等。
醫院成立了多發傷診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為配合三大中心,重癥醫學科針對三大中心制定相關應急流程,為及時快速響應三大中心順利救治患者提供相關人員及技術支持。
在以上技術支持下,根據中醫院特點及患者病情需求,發揮中醫藥技術特點與優勢,積極參與患者搶救、治療及康復,針對化痰與呼吸功能、通腑及胃腸功能、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促醒與肢體功能障礙、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等,從中藥飲片、耳穴壓豆、穴位貼敷、針灸及重癥心肺康復、肢體康復治療等,為重癥醫學科患者更早的脫離呼吸機、清除痰液、呼吸功能的改善、胃腸功能的康復、醒腦及肢體功能康復發揮應有的作用。
重癥醫學科優秀的醫護團隊,根據轉入重癥醫學科患者特點,利用重癥醫學知識理論體系、重癥醫學臨床思維、先進的儀器設備,以及在重癥醫學科平臺上,多學科聯合查房與會診對患者做出快速精準的診斷及救治,并發揮中醫藥技術特色更好的救治和促進患者康復。
重癥醫學科技術實力雄厚,綜合救治能力較強,有豐富的臨床搶救經驗和高水準的救治技術,年收治急危重癥患者約500余例,每年都能搶救各種嚴重創傷、多發傷和復合傷百余起,搶救心跳呼吸驟停近百余例次,搶救呼衰、心衰等多臟器衰竭患者二、三百例,搶救成功率在90%以上,并成功地應對各種突發衛生應急事件,有豐富的搶救經驗和高水平的綜合救治能力,在淮海經濟區影響較大。